文章原标题:建立于实施内控的原则不包括、建立与实施内控的原则
老蒋财税
曾经在某专门承包机关食堂的连锁餐饮企业给老板和管理层讲《内控风险与管控》的时候,讲到采购及配送环节可能存在有的风险漏洞,比如,在配送的运输途中,可能会存在中途停车私自卸货的情况,如搬下一筐鸡蛋、一桶油、几捆蔬菜、几斤肉等,或者拿回自己家,或者送到相关领导家等,虽然是承包的食堂,做的是大锅饭,不存在销售的问题,不影响总收入,但食材少了,必然影响到饭菜的质量而导致用餐人员的不满,最终会影响到后续的承包合作。
同时给他们讲了该怎么防范这些风险漏洞的措施。
当场就有负责内部管理的领导举手大声说,刚才讲的这些风险漏洞他们都知道,而且早就制定了相当完善的内控流程,所以目前他们企业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漏洞。并说,我们的内控非常完善!
我知道他的目的是为了向老板表明他的管理做得很好。由于对这种风险漏洞的防范关键在开始的发货端和最后的收货端,只要两端做到位了,中间的运输环节是不需要派人跟踪监督的,而且也做不到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那么重点就是发货端装车的数量清点登记,和收货端的清点验收。所以我问他,这两环节都做得到位吗?他说发货端安排有人清点,收货端安排有人验收,绝对没有问题。
我对他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原理很简单,制订流程制度也很容易,但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在现实当中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向该企业老板请示后,老板安排了一辆专车第二天带我去现场走访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先到集贸市场看采购发货的情况。
现场比较忙乱,一边不断有采购的货物拉到配送站,一边有很多配送车在直接装车发货,而负责计量和记录的仓管员基本上都是在帮忙搬运货物,根本做不到每车都进行具体的清点记录,所以都是在发货完毕后,再搜集单据登记入账。从仓管员处了解到,每天直接配送发货的新鲜蔬菜等的采购数量都和发货数量完全一致,但需要先入库再出库的干货则每天都会出现库存账实不符的情况……
送货车都走了之后,专车马上送我到最近的一个机关食堂,途中我要求司机到达目的地之后不要给人介绍我是谁,是干嘛的。
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送货车还没有到,我下车后就站在门口“看热闹”,司机去和其他人聊天。
送货车到了后,食堂的员工陆陆续续出来直接搬货送进食堂小仓库,搬完货后,送货司机将送货单直接交给食堂一管理人员签字后就走了。期间,卸货时没有人清点,小仓库内也根本没有任何人进行验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明白?
这家企业制订有内控的流程制度,或许还制订得很完善,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那么内控流程中的风险漏洞,其实一直都存在:
采购发货端,可能存在虚假采购虚报采购数量的情况,之所以直接配送的采购数量与发货数量一致,是因为只是单据交接,没有进行实物清点交接。而干货,则存在仓管员不在的时候发货人员发货装车时多拿货物的可能。
而在配送运输途中,则不排除存在有中途停车私自卸货的可能,且根本就监督不到,因为在收货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进行清点验收。
特别是在收货端,并不忙碌,为什么收货端负责人不验货?
或者,他们认为送货人值得信任不需要验货?或者,收货端负责人是心照不宣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道?或者,收货端负责人本就与人同谋同流合污?
所以,有完善的内控流程制度,并不等于内控就一定完善。制度制定出来后,关键是要确保怎么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否则,制定的流程制度,就真的会变成纸上谈兵……
关于如何使内控流程制度能够真正地得到落地实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荔枝微课”进入“老蒋财税”,学习课程《建立内控管理机制的六个基本原则》(网址:https://m.lizhiweike.com/channel2/897149),就可以系统掌握内控的基本原理和落地实施的具体方法。
更多财税实务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蒋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