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下关键词:农村需要老农民吗、国家为何不管农村老人
文章摘要:更多精典回答,尽在#乌江红茶##乌江绿茶##乌江紫茶#如果真的能实现,六十五周岁以上农民发养老金400元,我认为可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话保障,原因有几,一,他们吃粮不用掏钱,包括食油青菜,二农村水电费较为便宜,每家用电月超不过50元,水费全年也就是60元左右,去年我家水费花用56元,三,老人用钱非常节约,抽铟喝茶,过年逢节给小辈个压岁钱,村里的红白大事分子钱,50一100元,亲戚有个喜庆丧事,根据平时礼尚往来确定轻重,有个疾病都有农合報销百分之85以上,没有卫生物业费支出,冬天家里生火炉子取暖,价格也很合算,今年我550元买煤没用完,农村这几年戒烟人不断扩大,老人一为省钱二为少害病,400元的养老金确属不错,能解决基本生活费用,当然全满足是不可能的,起码没有后顾之忧,符合社会现实开支,当然有人说够用,有人说少,有不足之症,也很正常难免,谁嫌钱多扎手,卖面的怕吃八碗,哪里有不收粮的仓,多多益善,可大家仔细想全国65岁的人,占比例是多少,按这个数字400元每月,国家财政负担得起吗;首先你这个问题提的比较模糊,你没有说清楚是按月还是按年,那么我们抛开这些,说一说我国现在的农村养老制度,现行的新农保,新农合,是胡锦涛主席于2009推出实行,这之前农民是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的,相反还要承担农业税,在建国后农民一直是生活在最低层,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参加许多的水利,国防建设,当然这一切基本都是义务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正是那一代最辛苦,最无奈的一代人;
首先你这个问题提的比较模糊,你没有说清楚是按月还是按年,那么我们抛开这些,说一说我国现在的农村养老制度,现行的新农保,新农合,是胡锦涛主席于2009推出实行,这之前农民是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的,相反还要承担农业税,在建国后农民一直是生活在最低层,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参加许多的水利,国防建设,当然这一切基本都是义务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正是那一代最辛苦,最无奈的一代人。虽然宣传上说什么战天斗地,豪情万丈,只有亲身经历其中的困苦才能说出其中的无奈。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第一次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农民的负担很重,村里有三提留,乡里有五统等,还要交国家的各种农业税,这些费用直到2005年才被胡主席全部免除,就凭减免农业税,推行新农保,新农合,胡主席就应该被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永远铭记,他必将名垂青史。
现在新农保缴费档次有十二个档次,最低100元,最高2000元,农民一般选择费用较低的一二档,新农保的待遇从2009年的每月55元,去年刚刚突破100元,为103元,这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当然比较高的上海突破了1000元,最低的黑龙江只有90元。
按新农保待遇增长情况,十年增长了五十元,每年增长差不多五元,如果要增长到四百元,差不多需要六十年,现在经济形势下,能增长多少还是未知数。按现在一百多元的保费,对于农民来说也就够柴米油盐,大米白面,如果家里有地的话情况稍微好点,如果是失地农民恐怕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更多的养老还是需要子女承担,如果能增长到四百元,很明显老年农民的养老生活大大改善,如果没有大的疾病,生活就基本不愁了。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情况是养老费就一百多元,而且增长缓慢,但是物价却不知翻了多少倍,所以说农民养老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可以。每月400元先给着,买米买面,萝卜白菜,少吃点肉,也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总比每月60元强多了。别说65岁,70岁80岁又如何?在农村,只要老人们还能爬得动,就要下地劳动,哪有什么退休啊?
有农民说:“我们只是比围墙内的人好一点,多些自由”!这话听着让人辛酸。农业养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曾经交粮交税、修路修水利,正是无数农民在田间的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才推动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现在国家日子好了,绝不能忘了我们的衣食父母!
某位砖家说,“农民就种几亩地,贡献不大!”请问这位砖家,不让你吃饭,你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别忘了,没有一代又一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哪有你的今天?
农民真的不易!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老人领取适当的养老补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重新来认识一下国情和与国情相适应的相关制度安排,否则,无论你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都不会让人信服。
从国情出发,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已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故此,少了65岁以上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是全面的小康。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组织和号召全国上下全力开展脱贫攻坚会战的同时,也做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具体到农村,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具体来讲,就是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以及收入达标。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400元能否达标的问题。
结合本人参与全省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蹲点的实际情况,农民两不愁和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只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而一达标则因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而保有实实在在的差距,但年收入能达到5000左右,具体到落后地区,也算得上是脱贫了。
综上,在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对65岁以上农民每月发放400元养老金使其年收入达到4800元,其基本生活应该已经能够确保了。
最后,作为65岁以上的农民,如果医疗能够得到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达标的制度安排能够持续,其基本生活就不会再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更多真正能够治病的好药增加到医保目录和进一步提升65岁以上农民的收入也是很有可能的。
更多精典回答,尽在#乌江红茶##乌江绿茶##乌江紫茶#
如果真的能实现,六十五周岁以上农民发养老金400元,我认为可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话保障,原因有几,一,他们吃粮不用掏钱,包括食油青菜,二农村水电费较为便宜,每家用电月超不过50元,水费全年也就是60元左右,去年我家水费花用56元,三,老人用钱非常节约,抽铟喝茶,过年逢节给小辈个压岁钱,村里的红白大事分子钱,50一100元,亲戚有个喜庆丧事,根据平时礼尚往来确定轻重,有个疾病都有农合報销百分之85以上,没有卫生物业费支出,冬天家里生火炉子取暖,价格也很合算,今年我550元买煤没用完,农村这几年戒烟人不断扩大,老人一为省钱二为少害病,400元的养老金确属不错,能解决基本生活费用,当然全满足是不可能的,起码没有后顾之忧,符合社会现实开支,当然有人说够用,有人说少,有不足之症,也很正常难免,谁嫌钱多扎手,卖面的怕吃八碗,哪里有不收粮的仓,多多益善,可大家仔细想全国65岁的人,占比例是多少,按这个数字400元每月,国家财政负担得起吗?只能改革开放,筹集资金,慢慢消化,逐步于以解决。
记得前一两年在网上看到河南等地,试行给老年农民每月发放四百元养老金的报道,政协会上也有委员提方案增加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当时就很兴奋,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在农田劳作了半个世纪的老农。后来才发现,理想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个问题也许才处于舆论阶段,现实的距离还远。
现在一般的农村老人,真正能靠子女生活了的极少,只要身体尚还康健,六丶七十岁打工的是普遍现象,只要能打些工,加上种地所得和国家给的,老两口能有一万余元的收入,生活过的还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没有大的疾病。七丶八十岁后不再能打工,仅靠种地和国家的养老补贴,一个老两口的家庭一年好的情况也只有五丶六千元的收入,自然只能过紧日子了。
如果真的能给农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农每月发放四百元的养老补贴,在目前的物价情况,应该说他们的基本生活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每月多得到近三百元,对于城市老人来讲也许只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农村老人来讲,那可是雪中送碳了。他们也许可以买些菜丶吃点肉,穿的好一些,可以适当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当然即使这样,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处于社会低层的。我曾了解过,即使是农村的五保户,各种福利丶补贴每年也有近万元,有国家的好政策,自然能老来无忧。这样来看每月四百元的补贴并不算多,但路只能一步一步的走,不能超越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社会主义的宗旨是共同富裕,如果存在一个生活拮据的老农群体,从那一点来讲也是说不过去的,况且这个群体还曾为共和国的成长,出于大力流过大汗。
说农民粮食蔬菜肉不用花钱的人,那你去农村干试试看,种子化肥等等国家给你免费呀,贵得都没人愿种田就是这原因。只是说每月给65岁以上老人发400元补贴有个基本保障而已。在沒取消公粮和农业税之前,农民朋友一直在为国家默默奉献,又是义务出工修路修水利工程什么的都是免费的,说农民没交社保难道为国家投工投粮那不是交的血本钱吗?交公粮国家补点钱给农民只够交农业税和各种国家或集体统筹费………我觉得给65岁以上农民发放一定的养老金,才能保障老有所养,让年老的人洗脚上田,减轻压力,公平对待各行业国人是国家应该为农民朋友该做的实事!
农闹一天到晚在今日头条里胡搅蛮缠,借疫情向国家发难,首先要阐明国家优惠政策给予老农那两百来元,不叫养老金而是生活补贴。其实农村农民也有不少是富豪富人,例如农民企业家、农民歌手、承包大户、养殖户、生意人、种植大户、乡霸村长支书,他们的日子远比城里大多人过得幸福滋润。不少农民因国家修高速或开发旅游业占地,每户补偿就得一、两百万,领钱时每家每户都拿着大编织袋去装钱,但就是不愿缴纳乡村农民社保,却整天嚷嚷向国家要养老金,农闹的拙劣表演真是可笑之极。
是每月400元还是每年400元?!
如果是每月400元,这些年老的农民们会感恩戴德的,最起码,他们有了基本的保障!
如果是每年400元,聊胜于无,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其实,中国最应该解决的是农民养老的问题,尤其当下,65岁以上的农民!他们挨过饿、受过苦,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而现在,他们还大多数在劳作着!
当然,合作医疗等措施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民们看不上病的问题,但是,还是看不起病!尤其,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导致农村医疗水平不高!
现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少数农民获得了土地红利!而大多数年纪大的农民只能困守日益空心化的农村!他们正随着农村老去!
请关爱农村的老人们吧!他们是我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按现在全国的人均生活标准,400块的生活费一个月,确实是杯水车薪。但对于贪苦的农民来讲,要填饱肚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过惯贫穷日子的农民,对于生活质量是没有选择的,吃糠咽菜那是经常的事。有了那400块钱的生活费,最起码能够吃上几餐大米饭,喝上比较稠一点的粥。不再用挖野菜吃草根,为三餐而愁。
可是设想归设想啊!这样的政策不知还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够落实到实际。
65岁以上的农民在人民公社那个年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修国防公路,疏河筑堤-修水库,植树造林等等。一年又一年,长年累月,哪里需要,政府一个调令,成百上千上万的农民就被调往大型工地,山东半岛最大的人工水库——产芝水库就是各个生产大队派出的义务工完成的。没有工资没有生活补贴,自带工具,自带干粮,唯一的报酬就是按照出工的工日,回生产队记上8个工分,每一个工分值人民币三四分钱,一天三四毛钱,这算挺好的收入,有的生产队干一天只有8分钱。人民公社时期的大型工程都是农民用铁掀大撅小推车完成的,因为当时国家财政困难,所以什么报酬也没有。现在他们老了,国家富裕了,适当给他们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是应该的。特别是45——55年左右出生的人,正碰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有近一半的独生子女户,虽然国家给了一份千年不变的补贴,对于一对夫妻需要照顾双方四个老人的独生子女来说,真是杯水车薪。相同年龄的工人,干部,可以退休,可以到全国各地旅游,可以出国旅游,可以领着工资购买奢侈品,这个年龄的农民不行,一生攒不了几个钱,给孩子结婚,交个首付,就已经倾家荡产了,最害怕的就是怕再添疾病。孩子接着打房贷,根本顾不上这么多老人。为了自己,这些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还要振作精神,继续打工。给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发400元养老金,也就是说每天1.10元,呵呵,总比没有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