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核心观点提取: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文章摘要:欢迎交流探讨以及一是看有没有机会申请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把税率降到15%然后是把公司迁移到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比较有名的就是深圳前海,所得税也是15%,而且还可以提供各类补贴和税收减免最后是把现有的公司分成几个小公司,因为现在政策是小微企业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的,企业所得税20%减半征收,也就是10%所得税可以从企业自身管理(内部)和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外部)两方面进行筹划,合理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企业也可以通过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公司,将主要的业务转移到该类主体,从而享受税收低洼地带的优惠税率政策;
这个问题,如果公司的财务管理十分规范,没有可操控的空间,公司的性质也不属于高科技企业,可以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那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实现少交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并且减半按照20%的税率征收,假如一个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应交所得税为5万,实际税率为10%。
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一个大型企业的业务,分散到四个或者三个小型企业来经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享受税收优惠。我了解的一家饲料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经营的。当然,在注册公司之前,可以根据行业特性,结合税收政策,注册不同类型的公司,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叫筹划,既然是筹划,必定是在业务发生之前的,业务发生之后的,那就不少筹划,而是谋划了。
当然,这个分散经营的方法也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这种操作。具体的可行性,还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非请自来。
公司利润高,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怎么合理优化?让我简单说说可操作的一些手段吧。
另辟蹊径
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说明公司目前是有一定规模、经营效益良好但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是可以考虑拓展经营范围,从事免税或减税的业务;或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注册子公司或分公司,利用该地区低税率节税,从而在总体上降低税负。
坚守阵地
如果主要想在公司目前基础上作调整,也可以尝试在收入与成本上做文章,但效果可能不理想,思路包括:
①改变销售方式,制定不同的促销方式方案,比较各方案的销售额、税负及收益,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以获取税收利益。
②或会计上直接确认收入的改为递延确认收益账务处理,推迟缴纳税款期限,节省利息支出。
③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成本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增加成本、费用。
由于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难以给予详细分析,见谅!
篇幅所限,恕不细述,抛砖引玉,仅供参考!觉得不错,可点个赞;更多见解,欢迎讨论。
不知道公司的行业和性质是什么样的,我介绍一个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行业所有类型的公司都适用的,只能说给出一个参考。
其实要减少企业所得税,很多人会提议尽量享受优惠政策,或者多列支点成本费用。这里我不说这些常识,介绍一个非主流做法,大公司或者比较规范的公司可以忽略,这个方式只适用于中小企业。
有一些公司其实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即不满足小微企业条件,也早已不再是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时候老板肯定想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税收。
方法是有的,那就是再成立一家小企业,既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又满足小微企业标准。对于新公司的业务,有两种选择:一、可以是和原企业相同业务的公司。二、设立一家以咨询或者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司,当然咨询或者技术服务的内容尽可能与原公司相关。
第一种情况的玩法: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传统的玩法,就是将原公司的业务分流,将一部分业务签到新公司,在新公司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的范围内最大化的转移原公司的业务。
原公司的人员也可以改签到新公司,因为我们知道社保公积金的基数每年调整,是按照上一年的平均工资调整的,可以说会越来越高,重新签到新公司以后可以适当减少基数(当然这个是在和员工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有不少员工是愿意的),这样人力成本也可以得到降低。
第二种情况的玩法:
由新公司开票给原公司,只要有合同、发票、资金流,对于咨询或者服务类业务,这都是可以的,别人无法说你是虚开发票。新公司可以顶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开出500万发票,再加入200万的成本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这200万成本费用并不是新增的,而是从原公司分流出来的),我们来看看效果如何(假设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这样子操作前,原公司相当于有300万利润(少了500万成本发票,相当于多了500万利润,减去原有的200万成本费用)
25%企业所得税率就是75万所得税。
成立一家新公司,开票给原公司是什么样的呢?
相当于减少了原公司300万利润(多了500万成本发票,将200万成本费用转移到新公司中相当于多出200万利润,合计减少了300万利润),节约了75万所得税。
新公司一年利润300万(500万销售额-200万成本费用),需要缴纳25万所得税(适用小微企业政策计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加上增值税及附加税大约16万左右。
也就是说一共可以节约税费75-25-16=34万左右
(小规模纳税人自开专票范围扩大以后,原公司还能得到进项税的抵扣,还有进一步的减税)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税负,当然,就像文章开篇所说,这个适用于中小企业。对于上市公司或者对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大公司,还是慎用。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从税务筹划的角度,通常主要考虑三个维度: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纳税地税率不一样,进行利润转移,比如霍尔果斯有税收优惠政策,那成立新公司,将业务转移到新公司;
申请特殊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高新技术行业或者小微企业。
2、利润转移
如果是集团企业,可以用亏损企业的壳做业务,弥补亏损;
或者通过集团内上下游供应价格的设计,在上下游中进行利润调节;
或者通过合并和重组的方式,合并亏损的壳公司;
总之,原则还是将利润转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地方去。
3、延迟纳税
通常是调整核算,提前确认成本。
典型的像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增大固定资产投入;
预提费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存货周期性明显,还可以考虑调整存货计价,让高成本的存货先出库。
员工激励计划;
总之就是跟让利润表好看反着来,让利润表不好看,前期是符合税法要求,但这些如果未来年度仍然是利润很高,还是免不了要交税,不过晚交总比总交好,银子留在公司口袋更有安全感嘛。
当然税务筹划是个大问题,还需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以上所说只是常规的三个维度。
不过,如果行业实在太好了,总是利润高得好,那就多贡献点银子给国家嘛,说不定这个就是蝴蝶效应里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因为你们公司多交了税,整个国民的福利待遇都提高了呢。
税收具有“强制、固定、无偿”三个基本特性。对于企业来说想少交税有两个方法:
其一是转移,即通过依法向供应商、服务商等索取发票,用于抵扣和扣除自己企业的税收,达到本企业少交税的目的。税收转移不会使整体税收减少,只是将税费转移到了供应商。实现税负转移的重要介质就是——发票。其二是靠政策优惠,比如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月营业额不满3万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还有对特殊地区、重点行业、部分企业的特别优惠政策,能直接降低企业税负。
社会税负通过发票在商业活动中流动,最终留到产业链和服务末端企业或个人身上,再也没有下游可流。对于产业末端的企业节税,唯有靠政策来消化。归根结底,减税只有政策这一条路。
介绍一个我熟知并且常用的末端税筹方案分享给大家参考。综合税负5.5%
这是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是相关的。所在地区是民族自治区县,特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予以奖励,另外也特别对个人(经营)所得税予以核定征收,给企业税筹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方案一:
直接将企业主体设立在此处,迁移或新设。可享受所交企业所得税12%—20%纳税奖励,增值税(15%-25%另算)。
方案二:
结合核定征收和纳税奖励两方面的优势,对处于产业末端的服务行业,新增、拆分,以成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进行独立运营,形成上下游的供应链服务关系。企业主体通过对原有内部服务进行外包运营,将税负转移到由末端服务的独资企业承担。而个人独资企业则通过本地的核定征收、纳税奖励的政策将税负率降低。目前核定征收+纳税奖励可以实现综合税负5.5%左右的低税率水平。
欢迎交流探讨以及
一是看有没有机会申请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把税率降到15%
然后是把公司迁移到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比较有名的就是深圳前海,所得税也是15%,而且还可以提供各类补贴和税收减免
最后是把现有的公司分成几个小公司,因为现在政策是小微企业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的,企业所得税20%减半征收,也就是10%所得税
可以从企业自身管理(内部)和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外部)两方面进行筹划,合理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一、内部: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1、收入
销售部门制定出各种类型的销售方案,由领导层(包括财务负责人)参与讨论研究,通过数据测算,比较各类型销售方案的优劣,选取最优方案;
2、成本费用
对各类票据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各类报销凭证尽可能按税法要求取得,不在税前扣除凭证上做无谓的牺牲;
3、损失
及时、仔细盘查公司的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看是否存在符合报损的情况,如果存在,在企业所得税前及时报损。
二、外部因素:享受国家红利
1、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看是否能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收优惠;
2、对于资产,看是否符合加速折旧政策的要求;
3、费用,看公司是否有研发项目,享受加计扣除175%的政策;
4、仔细分析公司经营项目,看是否能分离出独立的项目,单独成立公司,去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5、看能否在税收洼地成立购销平台,利用税收洼地享受税收优惠;
三、最后一招
如果可能,将公司整体迁移至税收洼地,一次性解决税负高的问题,以绝后患!
需要提醒的是,税收筹划必须合理合法,筹划多在事前,事后的多半是违法的馊主意,筹划失败则是偷税漏税,请慎重选择!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以大化小,使公司符合小微企业的标准。
这是纳税筹划常用的方法之一,结合具体情况,将一个大的企业拆分成几个小的企业,使每一个企业都符合小微企业的标准,这样可以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规定,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只有5%。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转变为小微企业,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2、以强变弱,注册个人独资企业进行经营。
公司制法人企业面子还好看,那有可能个人独资企业更实惠。可以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如果有可能,可以将公司注销,或进行小规模的经营,主要业务转至重新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只就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但个人独资企业如果不具备建账条件,可以申请税收核定征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一般在2%以下,这样同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
3、将公司注册地迁移至税收优惠区。
这同样是税收筹划常用的方式之一。税收优惠区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返还等方式,将已交税金返还给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少上市公司喜欢采取这种方式,你可以查一下,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址,从原地迁到了拉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税。
企业利润高,交的所得税自然也就多,想要享受合理地少交所得税,可以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找办法。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类型主要包括税率式、税基式和税额式。
税率式优惠筹划
税率式的优惠,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人为筹划,使公司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低税率。
目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5%,小型微利企业20%,中部革命老区和西部大开发鼓励类行业15%优惠税率。
假如企业本身接近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例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占总收入比重较高,高学历人才比较多,研发投入比例很高等,可以人为的对企业进行改造,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就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相比25%的税率,可以大大减少所得税。
企业也可以通过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公司,将主要的业务转移到该类主体,从而享受税收低洼地带的优惠税率政策。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分设几家公司,将本企业的业务进行分解,“化整为零”,使得这几家公司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从而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优惠政策。
税基式的优惠筹划。
所谓的税基,就是指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税前扣除,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交所得税。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招用残疾人员工,支付给残疾员工的工资100%加计扣除等,上述这些方法都是实现了税前多扣除,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例如企业招用残疾员工,享受支付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的优惠,实质上相当于只招用了一名员工,却享受了扣除两名员工工资的优惠。
税额式的优惠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税额式优惠筹划,主要是降低应纳税额的筹划方案。
例如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假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确有需要的可以采购这些设备,既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又实现了降低税额的目的,一举两得。
如题,企业纳税是基本义务。
如果说要合理优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方式:
1、初级,传级思维扩大费用,减少收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1)扩大费用,如把一些个人消费的费用列入公司开支,个以以公司名义购车做为公务用车、员工以公司名义报销个人费用等。
2)把一些不能抵税的费用变为合规费用,如一些无票费用用替代票的形式抵账。
3)其他一些手法。
2、中级,利用相关的政策降低税收成本。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需要多方资源配合,或是行业的限制。
1)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科技公司的15%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的政策。
2)利用地方的财政返还政策。
3)核定征收政策。
4)公司业务拆分。
5)其他一些手法。
3、高级,业务重构,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的设计。效果最好,风险最低,但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全盘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