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重点有下面几个方向:大学生活费5000家庭条件、父母应该给大学生生活费吗
文章摘要:在我国上大学一般都满18岁了吧,且不说现在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单这一笔4500的生活费,怎么好意思问过分与否,那是尼玛真的太过分了,好吧;这不是废话嘛,现在全国还有多少人一个月工资的水平达不到5000块,您一个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就需要4500,如果是富裕家庭,这个数没问题,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了,对于家长来说,可能就是巨大的压力;
4500肯定不够嘛。才大一新生,一天早饭吃撇点整个快餐20,午饭吃一般点个外卖40-50,晚饭吃面30,这一个月就3000了。一周买两次水果200,一个月就是800。一周聚餐一次200,一个月800,还有生活用品,衣服裤儿什么的,平均一个月1000,偶尔耍个朋友买个化妆品,一个月2000,不过分,统计一下一个月8000才勉强活着。
留言搬砖人月工资3000。
过不过分就看哪里上大学,国内过分,国外就另当别论,另外家里什么经济条件,有矿的家庭这点就是零花钱,但中产及以下要求这个数,那就是个不心疼爹妈的吞金兽。
不是4000吗,过了半年涨到4500了?
半年前,看到过有提问4000元/月过份吗,回答者趋之若鹜。今天看到4500元/月的,明天是不是有问5000过份的,后天是不是问1万过份的,呵呵。
头条的提问挺有意思,如果一个问题许多人回答,马上就来若干相似的了。提问也有收益啊,如果回答多了的话。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小姑娘,靠一条提问,收益超过了9200元(请自己在头条上找,个人不找这个麻烦了,呵呵)。
所以就不难理解一个问答火了,千万个相似的问题就出来了。不过,这也许就是头条的有趣之处,也提问,我也提问,你来答,我也来答,促进了头条的繁荣。
回到本问题上来,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对一般人来说有点高了
一般来讲,在校园里的纯生活费,一个月2500元足够了。早上10元、中午晚上各20元,每天50元,标准够高的了吧,这样每月1500元,再加上买点零食、水果、日用生活和学习品、改善生活、聚个餐、小娱乐等等,再加1000元,合计2500元。
当然,这个2500元/月,因地区、因学校可能会有差异。这个2500元,可能在下图的某个学校就不够用了。
另外,对生活费的概念,因个人和家庭在收入、环境、理念等等存在不同,理解是大相径庭的。比如理个发,有的人10元,有的人20元或几十元,有的人数千美元,这都不是我等普通人能想象的。比如下图的富豪女儿,上学在英国,住在俄罗斯,每隔几周回俄罗斯理个发整整型,每次飞机来回等等。
每月4500元,是可支配收入,现实中大几亿的上班族,每月发到手的现金,即可支配收入是不超过4500元的。每月4500元,全年为54000元,远远超过2020年平均数的绝对水平32189元。你说4500元,高不高。估计,比很多家长的月到手的钱都高。
大一新生,要求每月生活费4500元,过份吗
过不过份,与这个大一新生的家庭的收入、家庭的教育理念、该大一新生的心理认识、学校的地域以及食堂的盈利程度,与评论者的收入阶层、对大学的理解程度、感性还是理性、消费理念等等有关。
对于我来说,我是感觉有点高了,你呢?
啥,才给4500?你还读啥书啊!
去工地抬杠吧,工资日结,一天300元,一个月用点心,怎么也有9000多!
你看看,你爸妈根本不爱你,一个月给你的钱还不到一个工地抬杠工一半!
所以,你就去抬杠,拼命的抬杠,从此靠抬杠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不是废话嘛,现在全国还有多少人一个月工资的水平达不到5000块,您一个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就需要4500,如果是富裕家庭,这个数没问题,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了,对于家长来说,可能就是巨大的压力。
我只是针对普通家庭来来说啊,如果到了大学这个层面,依旧不知道体恤家长,依旧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我想这个学也就白上了。
在国外,18岁后,父母就没有义务再给孩子一分钱了。在我国上大学一般都满18岁了吧,且不说现在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单这一笔4500的生活费,怎么好意思问过分与否,那是尼玛真的太过分了,好吧!!!
大学的食堂吃饭比外面便宜,如果老实在学校吃饭生活,1000元足够,那些要高额生活费的学生,您是去大学学习的嘛?自己扪心自问一下,拿着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挥霍?攀比?泡妞?买买买?
再说,我们国家一直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别好的没学会,先学会了一堆的恶习。
太过分了。我也是大学生,一个月上限1500元,4500元是我3个月的生活费。4500元一个月生活将非常的舒适,想干啥就干啥。
一般家庭,父母工资每个月4000左右,加起来一个月8000。你要4500,一半还多,如果家里还有房贷车贷,那你简直是厚颜无耻。
每个月顶多2000,1000吃饱,1500吃普通2000滋润,2500富裕。这才是大学标准。
这个费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今年德先生正好有个亲戚孩子上大学,仔细询问了一下,每个月他要多少生活费?最终经过孩子和父母的商议,在北京读大学每月给予生活费3000元。现在孩子已经入学一个月了,问生活费够不够花,对方孩子明确回答够花。
其实现在读大学的时候已经年满18岁了,真正是一个成年人了,那么此时就不应该以一个完全需要他人供养的姿态,去要求父母给予的读书支援。在病程上父母也应该注意,不应该去承包孩子所有的费用,包括生活费、买衣服或者买东西费,交际费用或者其他费用。父母仅仅将其的学费和生活费承包了,已经是非常大的支持了。
其实现在孩子读大学收入的方式还是挺多的,同样这也是其成长过程中应该去做尝试的。
1.父母给予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可能是大学学生最重要的一笔来源。当然这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后一笔走向社会的扶持,希望这些大学生们能够体会父母的苦心,能够感恩。
2.在读大学期间可以申请各种奖学金,以及从学校得到了各项补助。越是好的大学,各类的奖学金就越多,基本上只要读书还不错,都能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奖学金。同样越好的大学补助越多。那么上大学重要的还是学习按道理还是应该能够得到一些奖学金的。这些奖学金有时候数额也挺高,足以够大学生添置衣物和购买一些非必须物品的。
3.做一些兼职活动,在社会上干一些实践活动。这也是单身应该去尝试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另外一方面可以对社会有了更多直观的了解。这是很多大学生在家庭时候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读书之后可以去做了。
所以家长记住自己的原则,在孩子读大学之后应该负担的只有其学费和必须的生活费。那么必须的生活费就包括一日三餐加上必须的生活物品。那能有多少钱呢?平均一天100元,即使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读书也是足够的。同时一定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去借各种网贷,包括去办理所谓信用卡。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开始了,这种非常不好的超前接待消费理念,那简直是从开始就走上了歧路。
给的太多反而不一定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大家是什么意见呢?
1,你家里有矿,一个月4万5都不嫌多。你家里是农村的,或者是小城市里面的,父母两个下岗工人,每个人都是几千块钱工资,你一个月接近一个人的工资,那你说多不多。
2,现在大学食堂里面因为有补贴,对普通学生来说,4500块钱真的不算少。
一天的饭钱按照30块钱来算,一个月也就是1000块钱。
我当时在帝都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也就是这个水平,也吃得蛮好的。
而且你才是大一,真不知道你要钱干嘛用?
买化妆品?买手机?
3,大学里面还有很多的勤工俭学,摆放自行车、校园巡逻、图书馆兼职,等等。我当时是一个小时10块钱左右。一个月几百块钱,自己用来买衣服也可以了,而且现在拼多多也很方便,也挺实惠。
4,所以说啊,少年,你做个人吧,还要求父母给你4500块钱,你这个标准哪里来的?哪个狐朋狗友告诉你的。收起了你可怜的虚荣心吧!
5,我现在工作了,才知道生活的不易,一个月都不敢说自己能存下这么多的钱。你这张嘴就说4500块钱,你真当钱是大风刮过来的?
受个人收入影响,我觉得太高了!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生活费都有个建议,就是“专款专用”,吃饭的钱就充到饭卡上,每月话费、网费、购衣、购物的钱就绑定附属卡给子女使用,至于每个月的“零花钱”,由父母和子女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家庭收入水平“友好协商”!这样既能保证吃饭等基本需求不受影响,也能保障大学生自己的隐私权,还能养成一定的理财习惯!
都没达到征税起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