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划重点,请关注以下方面:李维斯在突破经营困境时最重要的观念是什么、你认为在这种困境中经营者应当如何抉择
原标题:经济危机下,经营者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方式?
文章摘要:比如说,很多企业都认为不断的购买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作者认为,花费十几倍的成本购买新设备,来提高一倍的生产效率,不划算;;作者认为,标准成本管理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快速反应;
昌尧财税
《稻盛和夫的实学 经营与会计》读后感:
是什么招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又是什么使得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济萧条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会计”也完全-样。因为我总是不断思考会计的本质,所以当实际结算的数字与我的预计不一致时, 我马上要求财务人员做出详细的说明。我要知道的,不是会计和税务教科书上的那种说教,而是会计的本质,以及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原理。但是,财务人员却往往不能给我满意的解答。他们说“会计就是这样规定的”,我却问“那是为什么?”我不断追问,直到我能理解、接受为止。
请输入图片描述
我却不罢手:“这种回答没有说服力。不能回答经营者想知道的事情,这样的会计没有价值。”直到他的解答能说服我接受为止。
比如说,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从经营的角度思维方式,是按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作为计算折旧费的依据,而不是法定年限。
另外,相对于销售额,在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的比例上,也有对所谓常识的迷信。比如某行业,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15%,这是常识,因为行业内各企业的销售组织、销售方法都大体雷同。
销售额是收益的源泉,要把销售额最大化,关键是定价。
有的经营者或许认为,产品定价之类的事,委托给负责销售的董事或部长就行了。但我认为“定价即经营”,一定要强调定价的重要性。定价不仅是为了好卖或为了容易获取订单,而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制定价格必须使买卖双方都满意,定价是- -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最终应该由经营者做出判断。
这本书,讲述了会计应以经营者的思维方面来做好会计工作。或者说,改变会计原有的思维认知方式。比如说,很多企业都认为不断的购买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作者认为,花费十几倍的成本购买新设备,来提高一倍的生产效率,不划算。
还不如,用二手设备。虽然二手设备只是先进设备生产效率的一半,但更划算。
也就是说,要评估固定资产的效益。
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很多公司的作法是在材料便宜时,囤一些材料。而作者认为,只购买当下够用的材料,这样可以节省仓库成本,员工会更珍惜材料,减少浪费。那怕,购买的材料贵一点,也只购买当下够用的材料。
另外,会计的单据处理与实物的状态要一一对应。比如,实物销售出库了,就要开具发票,确认收入,这样单据处理才能真实反应公司的实物运作,财务报表数据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运作。
在预算方面,作者主张不作预算,而是立即支付。
认为预算只是按计划的执行了成本费用支出,而销售预算却无法按计划执行。因为市场销售情况,无法按计划执行,这样制定出来的预算没有用处。
在成本控制方面,多数企业都是制定标准成本,用来监控实际成本的差异。来考核车间的管理效益。
作者认为,标准成本管理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快速反应。
而应该用市场销售价格来还原成本。
也就是,把制造部门变成独立核算,产出的成品用报价来管理。
也就是以上思维认知的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会计人生。
*本文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