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关注以下方向: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所有养老金是否进入个人账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夹墙老瓷坛
212018年4月,财政、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福建省(含厦门)、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201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 《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根据理论推断,一年后,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正式发布,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为4年,直到今天。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在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给予个人养老金增配权的制度。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支付形式上,与单位支付相比,相当于独立支付选择,即可以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增加个人养老金水库,退休后,享受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个人养老金水库月或一次性领取。
在灵活性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比基本支付和企业、事业单位支付两支柱养老金更灵活。个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后,个人额外支付的养老金部分不仅享有个人养老金额外的权利,还享有额外支付养老金的投资和财务增益权。账户存储的金额可用于购买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也就是说,它可以用于投资和财务管理。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财务管理、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共基金等收入安全金融产品。当然,投资和财务管理,风险自行承担。参与者每年支付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万元。
最近,在灵活性方面,一些专家表示,开立个人养老金储蓄账户更有利于灵活就业群体的养老金支付。灵活就业群体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意见明确支付完全由参与者个人承担,实施完全积累,想象一下,有多少人会比个人养老金存款更多,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职工养老保险应享受政策红利?
事实上,西方的个人养老金仍然集中在中等以上收入群体中。可以说,在目前的条件下,灵活就业群体只缴纳个人养老金是不划算的。如果是投资和财务管理呢?你会改变主意吗?我们还需要等待具体的规则。
但无论如何,不可能否认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普惠制,覆盖全体工人的先进性。
无论如何,四年后,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发布了。毕竟,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从养老到优质养老,我们迈出了一大步。
个人更关心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具体开放时间。搜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具体执行部门,发现何时开放还有待进一步实施。
第一,《意见》后的多部门实施办法及相关细则有待进一步公布。
二是证监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颁布个人养老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第三,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所得税优惠办法尚不明确。
第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个人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数据平台,涉及与税务、银行、证监会的整合,以及与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对接服务。具体开放时间尚未明确。
总之,工作还是很多的,但为时不晚。让我们拭目以待具体细则是什么,什么时候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