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大数据公司被严格调查,大数据企业应避免几个主要错误
快法务
如今,随着税务机关监管的加强和金税四期的到来,税务机关越来越容易发现企业的违法行为。
那么,在大数据 的严格调查下,企业必须避免哪些行为呢?来介绍一下吧!
一、公司税务异常!
由于一些财税风险,大多数公司的经营过程导致税务异常。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异常呢?
1、未按时申报纳税
一般来说,许多企业可能没有实际的业务,认为他们不需要记账和纳税申报。长期以来,会出现记账和纳税申报的税务异常。
2、零申报时间长
企业没有实际经营,或长期亏损,零申报是许多企业,但如果长期零申报,可能被纳入逃税,严重也可能被检查。
3、关联企业税收异常
企业有分支机构或母子公司关联的,子公司税务异常也可能导致企业税务阻断预警。
4、经营地址异常
税务管理人员抽查发现公司经营地址异常,如公司地址变更,但未及时进行工商登记,会影响公司纳税申报,造成税务异常。
5、有逃税行为
我国法律禁止公司逃税。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就需要补缴税款。
如何检查自己的公司是否异常?
首先登录地级以上税务机关门户网站,点击纳税人状态查询,填写企业相关信息。
其次拨打12366根据提示输入税务登记号码可以查询。
若企业发现异常,可采用以下常用方法处理:
1、企业提供解释税务异常和解除税务异常的正当理由。
2、税务服务厅接收申请材料,检查纳税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是否符合受理要求。拒绝不符合要求的,并告知纳税人更正或不接受的原因。
3、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4、纳税人补充申报、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
5、根据管理部门的反馈,税务服务厅在纳税人补充申报、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后,解除了纳税人的异常状态。
6、已公布其税务登记证无效的纳税人,应当收缴原税务登记证,并重新发放税务登记证。
你知道社会保障状况异常吗?
这六种情况会导致企业社会保障异常:
1、试用期不向员工缴纳社会保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劳动关系应当自劳动之日起建立。毫无疑问,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正在就业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还明确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因此,只要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开始就业,无论是否在试用期内,都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2、员工自愿放弃社会保障
人社保官方表示:员工自愿放弃社会保障,用人单位不能免责!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不仅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义务,不能根据职工或用人单位的意愿免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不签合同就不用交社保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就业日而不是签订劳动合同日。因此,只要员工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
4、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
5、挂靠缴纳社保;
6、未转移人事档案的单位不缴纳社保等。
有人说:社保虽然已经纳税,但只交给税务局,其他核定方面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不用担心税务局的检查!
那你真的想多了。多部门共享涉税信息。未来,税务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是一个家庭。如果税务局想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报的信息,那真的是几分钟。
三、公转私的企业要警惕!
1、大额转入私人账户,账面长期挂账,未归还。
定期转到私人账户100多万,其他应付款一直挂着。从账面上看,很容易被盯上,涉嫌不交税。
2、频繁的公转私、私转行为,公司账户平时没有余额。
这种行为是对公司所有资金的严重私人账户控制。事实上,许多小微企业的老板似乎这样做了很多。
税务检查不仅通过税务信息进行比较,还通过公司银行账户、相关负责人银行账户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比较。
以后再想用私户、微信、支付宝等来偷逃税的企业,要注意了!
四、常年亏损屹立不倒的企业
常年亏损但从未倒闭,这类企业,想让税务局不查都难。
五、空壳企业不可行!
纳税人避资金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大规模注册空壳公司虚开发票。
如何处理这种空壳公司的变化?
一般有两种方法。
如果您的企业有一定的价值,如成立年限、业务范围、行业资质、公司名称等优势,可以通过转让处理,不仅方法相对简单,而且可以赚一笔钱。
另一种是直接注销,适合公司本身没有价值,更可怕的是公司有问题。
六、假出口、假申报企业
假出口是指通过伪造报关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向黑市购汇、冒充出口货款收汇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假申报是指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
涉及上述行为的企业在严格的大数据监管体系下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不要冒险!
七、特定行业的企业
大数据 多部门信息共享,税务局不仅针对特定纳税人,还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检查比较。
高新技术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企业、劳务派遣、人力资源企业、建筑业等企业今后要规范。
网友开心就好:劳务派遣行业一定要规范。现在欺诈太多了。
网友好先生246923201: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