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经济”其实不是个新概念
上网搜索“注册经济”,弹出来的网页基本都是“注册经济师”相关。这里说的“注册经济”与那个没关系。感觉上这是一个新概念,其实不是。阿里巴巴等众多海外集团的上市公司主体都是注册在世界地图上不容易看到的遥远的某个小岛(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最为有名)。有上市公司老总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去公司注册地开一次董事会呢?这种经济形态在国外早就存在,在国内是最近才兴盛起来的,最近才发明出这个对应的词汇。
这里说的“注册经济”,指的是企业在一个地方注册但是实际上不在这个地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其提供注册的工商税务机关也清楚这是个空壳,但是还是愿意为外地企业来本地注册提供各种便利、给予合法的不合法的优惠和鼓励措施。在注册地只有档案柜里面的存在的这类企业,被称之为“注册型企业”,与之对应的是当地的实体企业。
注册型企业、总部企业、皮包公司
有人认为,注册型企业与总部企业实为同一种企业形式。这不准确,但也有几分道理。好多搬过家的企业集团的总部是虚设,只是把首脑的办公场所、服务于首脑的管理机构搬到注册地,经济实体部分没有变动。但是,总部企业不完全是档案柜里的企业,至少还有部分实体存在、人员存在。绝大部分注册型企业在注册地连办公场所都没有。总部企业也有优劣之分。南宁市人民政府不久前颁布了《南宁市鼓励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重点落在了“高质量发展”。
有人说注册型企业就是“皮包公司”,也不准确。皮包公司还有人在注册地拎着皮包到处谈生意呢,注册型企业在注册地连一个专职的职员都没有,注册、年检、报税全部是代理机构包办。
注册经济之城—霍尔果斯
2010年霍尔果斯口岸的注册企业数量还仅为113家,到2015年末注册企业859户,2022年注册企业2490户,2022年1-9月注册企业超过8500户。当地一栋大楼里面可以有上千户“注册型企业”,边陲小城有几百家注册代理公司,近千家公司用同一个地址注册。一段时间,影视行业注册在这里的很多。《战狼2》的片头片尾展示的出品方名字,其中就有3家是注册在霍尔果斯的。为什么?因为那里曾经是公认的“税收洼地”。霍尔果斯号称“中国的开曼群岛”。注册型企业的快速增加,有效地带动了该市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增加,201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5亿元,202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145.7%。
注册经济彻底凉凉了
几个现象足以说明问题。
2022年4月,霍尔果斯通知所有享受过企业所得税减免的的企业,现场进行汇算清缴的辅导工作,实际上是检查企业是否符合政策要求。不久当地有众多传媒类公司启动了注销程序,刊登注销公告。异地税务局追缴税款案例:南宁某广告公司将收入以及利润转移至霍尔果斯XXX公司,实现享受税收优惠的目的,结果被南宁税务局稽查,最终被税务追缴2015年至2022年企业所得税和加收滞纳金,共计5千多万元。最近横琴成为热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明确指出,横琴新区不是什么产业都可以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不能搞成注册经济和所谓的“总部经济”,而是要发展实业、解决就业。领导讲话,重点突出,切中要害,必须点赞。注册经济玩虚的,不创造财富,本质上就是不正当竞争,严重损害了其他真干实业、真正创造财富地区的群众的利益。